新学期伊始,恰逢我国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为帮助教师缓解教学科研管理筹备期的压力,以更饱满的状态投入工作,文发学院分工会精心组织“减压妙招微分享”主题活动。活动主要通过线上小程序问卷形式,面向全院教职工发起减压方法征集,得到大家的积极响应,共收集到数十条实用、多元的减压经验。这些方法覆盖即时调节、日常习惯、情感放松、心理管理等多个维度,不仅为教师群体搭建了交流互助的平台,更让温暖关怀融入新学期校园生活,为教育教学工作注入活力。
在即时缓解压力方面,简单易操作的“应急技巧”成为教师们的共同选择。“4-7-8呼吸法”收获大量推荐,不少教师反馈,在课间处理学生问题后、课前感到紧张时,只需通过“吸气4秒、屏气7秒、呼气8秒”的循环操作3-5次,就能快速平复情绪;“60秒手掌按压法”也备受青睐,教师们会用手掌轻覆闭合的双眼,借助黑暗环境与手掌温暖,舒缓长时间备课、批改作业带来的视觉疲劳,让大脑短暂“放空”;此外,用冷水轻拍面部或手腕、含一小块冰在口中的“低温刺激法”,被证实能迅速降低心率,成为应对突发压力的“快捷工具”。
日常放松场景中,“快乐解压”与“运动释放”两类方式最受关注。追剧、看脱口秀是教师们高频提及的“快乐选择”:有教师表示,课后或周末“追自己喜欢的剧,搭配喜欢的零食”,能让紧绷的神经逐渐松弛;还有教师直言“脱口秀必须是脱口秀”,无论是线下演出还是线上视频,幽默内容带来的即时欢笑,能快速消解课堂教学的精神疲惫,甚至有教师调侃“一场脱口秀下来,备课的疲惫都忘了一半”。这类无需复杂准备、能即时获得愉悦感的方式,完美适配教师碎片化的休息时间,成为缓解疲劳的“心头好”。
运动减压则呈现出“形式多样、适配场景广”的特点。部分教师坚持“长效规律运动”,如“每天健身1小时暴汗”“慢跑四十五分钟、六公里”,或“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的快走、游泳、骑行”,通过持续运动促进内啡肽分泌,从生理层面降低压力激素;也有教师偏爱“户外趣味运动”,会利用课余时间爬山、骑行、跳绳,或在校园公园、植物园散步时“看看花、看看草”,在亲近自然的同时完成运动,让身心双重放松;针对办公间隙的碎片化时间,“做一段八段锦”“30秒拉伸或深蹲”“离开工位伸懒腰”等微运动被广泛分享,帮助教师随时中断久坐带来的压力积累,保持身体活力。
除此外,教师们的减压方法还涵盖生活整理、情感陪伴、独处放空等维度。“断舍离”成为独特的“治愈方式”,不少教师会定期整理房间,清理过期食品、半年未使用的闲置物品,看着腾出的整洁空间,收获强烈的心理满足感;情感陪伴类方法也很受欢迎,有的教师选择和家人一起运动、旅行,有的会和闺蜜聊八卦,还有人通过“招猫逗狗”“养花养草”,在互动与照料中转移压力;而“独处时光”同样重要,部分教师会每天抽10-15分钟“给自己断电”,抛开手机与工作闭眼静坐,或通过美睡一觉、静心冥想、读闲书,让大脑彻底从教学事务中抽离,恢复精力。
在心理调节与结构化管理上,教师们也总结出实用技巧。“压力重构法”得到认可,有教师分享,将“马上要上课的焦虑”重新解读为“这种兴奋感能帮我更好地和学生互动”,用积极心态转换压力认知;“五分钟整理法”“感官锚定技术”(找出5个能看到的事物、4个能触摸的事物、3个能听到的声音等),则帮助教师在任务繁杂时快速聚焦当下,避免陷入焦虑;值得关注的“时间分段减压法”,让减压更具规律性——早晨用5分钟阳光暴露调节皮质醇分泌,提升一天情绪;午间10分钟“功率小憩”恢复认知功能,为下午工作蓄力;睡前写感恩日记,将注意力从压力源转移到积极事物上,助力优质睡眠。
参与教师纷纷表示,此次活动不仅收获了可直接落地的减压技巧,更感受到学院对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视,学院后续将持续关注教师需求,推出更多贴合教职工工作的关爱活动,帮助教师平衡工作与生活,以轻松、积极的心态投入新学期的教学与科研,为学校教育事业发展注入持久温暖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