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表彰先进 > 正文

【三育人标兵】用爱浇灌教育的苗圃——记2011-2012年度“三育人”标兵刘正坪

【发布人:数据迁移用户 发布日期:2012-11-21 13:39:42 】

讲台上,她是方法独特、极具个人魅力的出色教师;生活中,她是雪中送炭、给予学生鼓励支持的朋友;田地里,她是经验丰富、热情帮助基层农民的技术员。

她是刘正坪,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三十年间,她用爱温暖每一个学生,用爱浇灌教育的苗圃。

“我要在讲台上‘舞’出精彩!”

做了三十年的老师,刘正坪对教育工作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她主讲的《病理学》是理论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她认为上课若只是一味地传授理论知识,同学们会觉得枯燥乏味,而这种时候,刘正坪就会让自己成为一个“表演者”,通过声音、表情、动作来吸引学生的注意,然后结合实例向学生解释难理解的部分,化枯燥为生动,深入浅出。“讲台就是舞台,”刘正坪强调道,“当我用自己真挚的感情打动他们的时候,我的‘演出’才会精彩。”

带着学生在农田里实习时,刘正坪会在讲解知识的同时向学生揭示做人的道理,给他们一些人生的启发。现在的许多学生都在城市长大,对农业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而且他们从小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针对这种情况,刘正坪总能结合学生的专业知识以及专业发展前景,向他们播洒服务“三农”的思想,激发学生为首都农业发展而奉献力量的意识。在刘正坪的努力下,许多学生的思想觉悟都有了大大的提高,为人处事的方法和态度也有了很大改善。

“教书育人不是课堂里才会有的,只要我想,哪里都是‘讲台’。”刘正坪说。她用自己有效的方法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动力和服务热情,用她自己真诚的爱赢得了学生们的尊重和爱戴。

“我为我的孩子做这些都是应该的!”

生长在教师世家的刘正坪,从小就对教师职业怀有无限的热爱。当谈到“三育人”这个光荣称号的时候,刘正坪爽朗一笑,将自己的成绩一语带过。 她说,教书育人一直都是老师的职责,自己就只是做了分内的事而已。

刘正坪对学生的爱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上,也播撒在学生的生活里。当学生没有信心参加英语四、六级考试,是她开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顺利通过考试;当学生徘徊于考研专业及报考学校的选择时,是她为学生们客观分析,为他们指明前进方向;当学生因没钱支付学费想要放弃学业时,是她极力说服领导,甚至拿出自己的科研费和薪水帮助学生走出困境,最终看着学生实现求学梦;当研究生想要发表论文却投稿无门时,是她伸出援助之手,为学生的前程东奔西走;当同学生病想吃可口的家常饭时,是她在百忙之中亲自下厨并将饭菜送去医院……对学生而言,刘正坪是好老师,更像是无话不谈的朋友和亲人。

“我热爱自己的岗位,更爱我的学生们。”刘正坪坚定地说,“在我眼中,他们都是我的孩子,我为自己的孩子做这些都是应该的!” 为了能更好地融入学生,和学生能更好地交流,她经常上网关注学生们的新动态、新潮流,时刻追随着时代前沿的新趋向。最终,刘正坪的努力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可,学生们也越来越喜欢这位沉稳却不失可爱的老师。每逢节假日,刘正坪总会收到许多学生充满暖意的问候短信和电话,让她深受感动。刘正坪这样感叹道:“同学们对我的爱就是我收到的最好的礼物了。”

“我甘做农田里的‘老黄牛’。”

刚毕业才20出头的刘正坪就开始跟着导师下乡,投身“三农”当中。夯实的理论基础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也让她获得了去俄罗斯做专业技术人员的机会,为期7个月的历练让原本不太自信的刘正坪丰富了经历,积累了宝贵经验。自那以后,刘正坪更加深刻地意识到服务农民、农村的必要性,因此,她一直保持着“下乡服务”的习惯,同时她的热情帮助也深受农民们的欢迎和感激。

“其实农学的老师也是农业工作者,服务三农的过程对我教学、搞科研也有很大帮助,所以我愿做农田里的‘老黄牛’。” 刘正坪笑着说。她认为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教学离不开科研,没有科研的支撑,课堂教学太浅显不生动,然而没有教学理论的基础,科研也是很难进行的。她还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实践是理论课程的再现,通过实践学生们能更好地把握理论知识。

刘正坪经常告诫自己的学生要“学一行,爱一行”,学习农学的学生们更应当强化自己服务“三农”的意识。她希望自己对农业事业的热爱能感染到自己的学生,并将这份热情不断地传递下去。“这一代,是有朝气、有理想的一代,希望他们能够积极地投身到农业事业中,脚踏实地,甘做农田里的‘老黄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