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
国际学院-外语教学部“三育人”先进工作者刘满贵同志事迹
刘满贵同志是外语教学部教师,副教授,1976年7月参加工作,2001年调入北京农学院任教。十多年来,刘满贵同志捧着一颗追求崇高的心,揣着以教书育人奉献余生的理想,一直在教学第一线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勤奋努力,始终注意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以一个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学校的发展踏踏实实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刘满贵同志理想信念坚定,热爱教师这个“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他能自觉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认真思考,用理论知识联系教学工作实践,对如何转变教育观念、把握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认识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搞好课程建设、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不少有见地的见解,积极探索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教学实践、推动教学工作的有效途径。
作为一名基础课教师,他认真钻研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兢兢业业,认真投入,从不因为教学任务繁重而轻视教学的各个环节。针对我校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一的特点,他注意因材施教,尽力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各有所得。他以“抓两头促中间”的教学方式,既注意满足基础较好学生的求知需求,也注意激发基础较差学生的学习欲望。在课堂上他深入浅出,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在课后他也能够通过多种交流形式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尤其是基础好的学生和后进学生对教学的看法,帮助他们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疏导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他鼓励成绩突出的学生积极开拓视野,根据自己的长处深入学习,多参加第二课堂活动。2002年4月,他为组织我校学生第一次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付出了大量心血,并在以后的连续几年中一直担任这项赛事的赛前辅导工作。我校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的活动一直延续至今,刘满贵同志做了不少工作。2009年11月,他又担任了参加北京市教委组织的首届英语学科竞赛“北京市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的辅导教师。他认真为参赛学生出谋划策,一次次地修改演讲稿。参赛学生最终获得的好成绩中,也有他的一份辛劳付出。在他的眼中,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因此,他很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优良学风。他总是说,教师在教授一门知识的同时,也是在培育一代新人。教师的行为于细微之处肯定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学生的成长有示范作用。他关爱学生,尊重学生,注重对学生思想、学习、生活进行全面引导。他对学生付出一片真心,收获的是学生的尊敬与爱戴。
作为外语部的一名骨干教师,刘满贵同志在教学教改工作中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教学任务繁重的情况下,他从来都是无条件地服从组织安排,勇于承担教学任务,并和外语部的同事们密切合作,积极组织和参与科研和各类教材的编写工作。2002年以来,他主审和参编了教材1部,教辅7部;出版译著7部,其中多部译著是带领年轻同事共同完成的;此外,他还指导2名青年教师独立完成了译著2部,为青年教师的提高和成长付出了大量心血。这些工作,促使教师之间形成了团结奋进、互相帮助、积极进取的良好风气。在营造和谐气氛和良好工作氛围的过程中,刘满贵同志发挥了重要作用,起到了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由于科研工作成绩斐然,他多次受到学校的奖励。多年以来,在一年一度的教师年度考核中,刘满贵同志一直都是外语部教师中的考核总分第一名。
2009年暑期,刘满贵同志参加了赴澳大利亚埃迪斯科文大学的英语教师培训项目。他深知这次学习机会十分难得,国家和学校也为此付出了巨资,在充满感恩心情的同时,也以饱满的热情付出了辛勤的努力。连续20多天披星戴月的日子,他克服困难,认真学习,以优秀成绩通过了理论学习、课堂展示测试以及教案写作测试,向组织上交了一份问心无愧的答卷。他在学习期间一直在为如何学以致用而思索,并积极积累材料。回国之后即把学到的理念、知识以及教学方法运用到工作实践之中,于新的学期新开了选修课“英语报刊阅读”。实践证明,这是一门深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刘满贵同志是连任四届的分工会主席。在工会工作中,他讲原则、讲纪律,牢记全心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他注意联系群众,广泛听取所在部门教职工的各种意见,深入了解教职工的思想情况和生活状况,注意维护广大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在教职工出现困难的时候给他们送去温暖。在基层单位民主管理方面,他也很好地发挥了工会干部的纽带桥梁作用,使所在部门的党政领导与教职工之间能够保持畅通的联系和沟通。他经常为所在部门的稳定发展出力献策,并能从大局出发,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尊重老教师,关心青年教师,用真诚、无私的人格魅力感染着大家,以其有的豁达、宽容的心胸赢得大家的信任和尊重,受到广大党员和群众的一致好评,具有较高的威信和较好的群众基础,充分发挥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