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学科建设 以研促教 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园林学院“教书育人”标兵冷平生同志先进事迹
冷平生教授从1988年研究生毕业后一直在北京农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至今22年,在工作中,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认真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一方面注重提高自身修养,培养高尚情操,踏实做人,力诫浮燥,爱岗敬业,勤勤恳恳,廉洁奉公,关心他人,同时在教学中注意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另一方面,注意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向老教师求教,认真钻研,团结协作,与课程组一道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促进教学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
主要荣誉:1994年,北京市高校青年骨干教师,1996年北京市高校(青年)学科带头人,1998年入选北京市跨世纪人才,2007年为北京市精品课程“园林生态”主持人。同时兼任中国花协理事,北京林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农学会理事,LEAD成员,北京园林编委、现代园林编委与现代林业研究编委。
主要事迹:
1.积极推进学科建设,开展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
作为园林植物学科负责人,带领本学科老师积极开展学科建设,组织老师探讨学科发展方向和课程设置,努力提高本学科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使课程设置更加合理。在2010年北京市重点学科的申报工作中,作为主要执行人和答辩人,经过精心和细致的准备,使园林植物学科在与众多重点院校优势学科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功申报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提高了本学科的知名度,使学科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
主持和参加园林专业教学计划制定和教学改革,摸索园林专业实践教学创新模式,不断改进完善,从学生入学开始参加专业实践课,到第8学期的毕业实习,形成实践教育四年不断线,主要有课程实践、认知性实践、综合性实践和设计性实践、职业技能培训等多种形式。教学实践环节多,既有基础知识型实践教学,又有基本技能型实践教学,既有专业应用型实践教学,又有科学研究型实践教学,而且实践教学环节的联系性强,一环扣一环,经多年实践教学探索,实现“园林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成果,获北京农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2008年),经过多年努力,园林专业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成效显著,学生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就业率、社会满意度等衡量办学质量的指标逐年提高,
2.重视教学团队和教学基地建设
作为园林植物教学团队的带头人,积极推进团队建设,紧密围绕北京市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突出特色,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团队以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已形成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位结构、学缘结合合理,注重教学改革与研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稳定教学团队。园林植物教学团队主要承担了我校园林和林学专业植物类课程,以及旅游管理专业(生态旅游方向)、园艺专业、农学专业、植物保护等专业的植物学等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承担的主要课程有植物学、花卉学、树木学、苗圃学、园林生态、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专业实践等,经过带领各位老师进行反复修改和商讨,使这些课程内容密切相关,环环相扣,组成园林专业植物类骨干课程体系。经过20多年不断发展,特别是近两年发展迅速,成果显著,2009年园林植物教学团队成功申报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
在教学基地建设上,主持和参与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在校内建设园林植物重点学科基地,有玻璃温室1500㎡,日光温室3000㎡,园林植物苗圃20亩,实验室1000㎡,保证了花卉学、树木学、苗圃学、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专业实践等课程的开设。在校外重点负责百花山自然保护区实习基地建设,不断扩大实习专业和课程,丰富实习内容,改革单课程实习为综合实习,使得实践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得到明显提高。经过不懈的努力,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评为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
3.开展课程建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以园林生态课为例,最初讲授30学时理论课,采用自编教材,以后逐渐丰富教学内容,加强了专业针对性和先进性,编写了《城市植物生态学》教材与《园林生态学》教材,教学时数增加到40学时,并于2003年主编出版了“十五”规划教材《园林生态学》和《园林生态学实验与实习指导书》,《园林生态学》至今已重印7次,发行4万多册,并被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和全国高优┮翟盒S判憬滩模壳罢谧橹α拷泄摇笆晃濉惫婊滩摹对傲稚А返男薇喙ぷ鳌<忧拷萄跫ㄉ瑁导萄涞绞荡Γ黾恿?/SPAN>10个学时的实验和3天的野外实习,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或从实践中提出问题,形成完整的生态学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实验实习课,巩固课堂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经过十多年的不断探索,园林生态课程教学内容与体系逐渐完善,教学条件日益完备,逐渐成为我院的重点骨干课程,并于2007年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
4.教书育人,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目前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特别是北京农学院学生多为城市居民,家庭条件较好,就业压力相对较小,因此学生多表现学习积极性不高,满足于及格,多缺乏奋斗目标,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努力追踪学科发展,掌握专业动态,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做好课前准备工作,采用启发式教学,促进学生思维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防止学时死记硬背,考完全归零,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个性带来活力,活力带来创新,创新带来成功;另一方面,严格要求学生,同时与学生经常进行交流,平易近人,宽容待人,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学习状况,让学生明白先做人后做学问的道理,树立正确专业思想,激励学生不断进步,课上严要求,课后勤交流,保证了教学效果优良。在近几年所带毕业生中,有多人的论文被评为优秀毕业论文。在教学中注意教书育人,教学效果良好,多年来学生评教打分均为优秀,2008年被评为第四届北京市教学名师。
5.以科学研究促进教学工作
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工作,参加和主持完成国家、部市级项目12项,近两年主持和参与的国家与市级项目有“阿月浑子优良品种与栽培技术引进”,“阿月浑子外植体褐变机理研究”,“阿月浑子的推广示范”,“百花山滑山坡植被恢复技术与工程”,“退耕还林信息系统的建设”、“百合与特色宿根花卉种苗生产关键技术研究”等。通过科研工作,对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有较深入的掌握,从而推动了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如将生态恢复的案例结合到教学中,改变了以往过分理论化使学生不知所云的问题。同时吸收本科与研究生到科研中来,保证了毕业论文的质量。并且经常到生产一线开展科技致富和科技普及工作,将从一线得来的行业信息和专业问题提供给学生,加强了教学与实践的结合,对培养学生专业思想产生积极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