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是门学问,管理就要创新“
——张卿同志事迹
张卿,男,助理研究员,北京农学院科学技术处科技管理干部。该同志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精于高校科技管理业务,科研管理工作思路和管理方法创新,工作创新成果显著,受到校内师生和校外相关业务主管部门领导的赞誉。张卿同志在科技管理工作、研究生管理工作和工会小组等管理工作实践中追求方法和思路的创新,同时注重管理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创新,并将管理工作上升到理论创新。
由于管理工作方法和思路上的创新,学校在北京市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张卿同志的工作得到了北京市主管部门和国家基金委主管部门的肯定。该同志获得了一些荣誉,包括:2006年度,昌平区科委“一校带一镇、科普进镇村”工作先进个人;2006-2007年度,学校考核优秀;北京市2007年度首都文明职工;北京市2007年度专利试点先进个人;2006-2008年度,北京农学院“三育人”先进个人等。
张卿同志作为学校一名普通科研管理干部,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学习,增强服务意识,追求工作思路和管理方法的创新,具有较高的爱岗敬业精神和优异的工作业绩。
科学研究是高校三大职能之一,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科研处作为学校科研管理重要的职能部门,肩负着学校科研管理的繁重工作。“管理是门学问,管理就要创新“。张卿同志在北京农学院科研处工作三年来,始终怀着真挚的职业感情、饱满的服务热情、昂扬的工作激情,把科研管理工作当作学问当作艺术来研究,不断探索科研管理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科技处人员编制不够,任务量严重超负荷,张卿同志在校、处主管领导的领导下,在同事的帮助下,通过创新管理工作方法、提高管理工作效率,胜利完成各级部门交代的任务,为全校师生提供热情、细致的服务。出色的工作成绩得到了北京市教委等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和学校领导、同事的肯定。
在科研管理工作中,张卿同志和科研处的同事们追求创新、勤于总结,摸索科研管理的新方法,提出科研管理工作“吹、拉、弹、唱、打”综合法。“吹、拉、弹、唱、打”综合法就是为了做到科研管理工作规范、高效而提出的五项举措。“吹(催)”就是在布置工作后对执行单位采取的催促、提醒措施;“拉”就是对执行单位采取的帮扶措施;“弹”就是对执行单位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小违规行为采取的警告措施;“唱”就是对执行比较好的单位采取的表扬激励措施;“打”就是对执行不好的单位采取的惩罚措施。“吹、拉、弹、唱、打”综合法是科研处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出的管理经验,有力的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科研管理工作也是信息管理工作。在科技处工作任务超负荷,人员编制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为保障各项工作及时、顺利的开展,张卿同志和科技处的全体老师们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努力做到“五勤”,即:手勤、脚勤、眼勤、嘴勤和脑勤,力争做到“当日事、当日毕”。
通过创新科研管理工作方法,学校高质量高标准的完成了上级部门交待的各项任务。在国家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过程中,张卿同志认真审核、严格把关,使我校基金项目申报工作连续3年没有一项因为形式审查问题而淘汰,该项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相关主管部门领导的肯定。同时,学校2008年度有7项目获得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资助,资助率同比2007年提高了135%,高于全国平均资助率,资助总经费提高了近200%,高于市属高校平均增长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5年以来实现稳步发展。在北京市教委科技专项申报、评审过程中,创新管理工作方法,指导相关单位做好评审材料的准备工作,使我校科研专项评审核减率连续2年保持在1%以内,比如2008年科技专项2300万元,共核减1.8万元,该项目工作得到了北京市教委主管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
为规范学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创新知识产权管理办法,协助主管处长起草《北京农学院知识产权管理办法》,积极申报并被批准为北京市专利试点单位。专利试点单位期间,学校申报专利不仅减免了专利申请费和代理费,建立健全了学校知识产权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更重要的是通过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的创新,激励了大家申报专利的积极性,提高了教职工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试点工作得到了北京市知识产权局的认可,我校作为专利试点单位验收合格,张卿同志也被评为“北京市专利试点先进个人”。
在追求科研管理工作实践创新的同时,张卿同志不断提高科研管理工作理论创新水平,撰写三篇科研管理论文,分别获得“全国农业高校科研管理研究协作组会议优秀论文三等奖(2006年.2008年)和二等奖(2007年)”。张卿同志对管理工作具有钻研精神,把管理当作艺术,管理中欣赏艺术;把工作当作学问,工作中追求创新。结合本职工作岗位需要,张卿同志承担北京农学院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农学院科研团队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其研究成果将为学校领导科学决策建言献策;在专业领域,张卿同志作为第一作者撰写科研论文2篇,分别在《园艺学报》和《华北农学报》上发表。
张卿同志在从事学校研究生管理工作期间,善于通过工作方法创新,关爱学生、化解矛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7年第二学期刚开始,研究生管理工作正面临着在校研究生因搬家出现的矛盾和2007级研究生新生入学,因科研处主管研究生工作的老师休产假,该项工作急需人员接手。科研处主管研究生工作的领导希望张卿同志能够接手该项工作。面对领导的信任,张卿同志从大局出发在继续做好科研管理工作的同时暂时接手研究生工作。张卿同志从矛盾入手,通过与在校研究生开诚布公、促膝交谈,抓住主要方面,很快解决了因搬家出现的矛盾。为做好迎接研究生新生的工作,张卿同志在主管处长的领导下,精心安排、周密布置,让2007级研究生新生有如至家归的感觉。做好做细研究生管理工作,不仅需要创新工作方法还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张卿同志经常利用下班时间在办公室或是学生宿舍跟学生进行交谈,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据统计,当时全校200余名研究生,张卿同志谈话80余名,占总学生的40%。为构建并创新学校研究生助学金和奖学金体系,张卿同志组织学生对兄弟院校进行调研,探索学校“三助”(助研、助教和助管)模式并组建“三助”服务中心,为研究生提供助学岗位。
在坚持做好本职岗位工作的同时,张卿同志还在机关分工会和科技处党支部分别担任青年工作委员和组织委员,积极参与机关分工会的工作。“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钻一行”,作为兼职工会干部,张卿同志不断探索工会工作的新方法和新思路。在院工会领导和处领导的支持下,张卿同志和科技处工会小组负责人姬春老师积极探索工会小组、党支部和处内工作的运行模式,创造性的提出了工会小组“三级建家”模式并付诸实施。通过“三级建家”工作的开展,搭建了党组织、工会组织为处内工作服务的平台,为科技处职工创造了温馨和谐的工作环境。在生活中,张卿同志团结同事、乐于助人,2007年10月份,张卿同志参加学校青年教职工江西社会实践考察期间,在庐山三叠泉勇救一落水的中年妇女,得到了社会和全校师生的赞扬。
张卿同志所在的学校科技处是个团结的,向上的集体。2006年度科技处党支部被评为校“优秀党支部”;2008年度被评为学校“2006-2008年度三育人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