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表彰先进 > 正文

胡勇同志事迹

【发布人:数据迁移用户 发布日期:2009-11-11 15:31:19 】

事迹简介

胡勇同志现年37岁,回族,无党派人士,博士后学历,于2003年7月开始,在北京农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社会工作教研室任教,现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社会福祉学、农村社会学。

自任教以来,胡勇同志秉持社工“助人自助”的专业理念,践行教育教学创新观念,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他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首要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他始终秉承“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力求专业学生获得综合的全面的发展。作为社工专业负责实践教学、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以及实习基地建设方面工作的主要责任人,在思想意识上,胡勇同志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创新所蕴含的意义,即“实践教学并非仅仅是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也并非完全是通过亲自动手实践来掌握基本的实操技能或经验技术。它应该是通过实践环节,使学生逐步锻炼出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创新能力。”胡勇同志在重视学生的人格培养及个性发展的同时,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此方面取得了比较大的成绩。

由于社会工作的专业特殊性,与其它人文社科类的专业相比,它对学生的实践、实习等实务操作能力有比较高的要求。因此,胡勇同志与专业教师们在实践教学中,制定出基本目标,对学生的观察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种能力”展开有针对性的训练,力求提高学生们的综合能力。他在与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北京市残疾人康复中心的合作过程中,将参与社会实践和实习学生的“观察能力”分解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两项指标;把“分析问题”具体化为“概念分析”和“提出假设”两项要求;把“解决问题”具体化为“设计问卷”和“实施研究方案”等内容,与学生们一起深入残障者、残障儿童家庭,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服务活动,从而使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真正落在了实处。他所创立的与残障者一线服务专业机构的协作模式,开创了首都市属高校与残疾人专业康复机构合作共建的先例。他所带领的社工专业残障者服务团队多次受到市政府、市残联和康复中心领导的表彰。

社会工作专业是2003年9月北京农学院新建专业。当时,社会工作在我国国内高等院校得到恢复也只有不到十五年的时间。在师资队伍尚不完备的情况下,胡勇同志与系里的其他老教师共同努力,找准专业定位,努力发挥农林院校的优势,积极地在城乡社区社会工作方面投入力量,力求办出农林院校的社工专业特色。此外,他还结合北京市的发展机遇,基于国家、社会对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残障者群体越来越予以重视,同时鉴于目前各大高校尚未对残障社会工作予以关注之时,倡导农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应当及时填补国内这份空白,力求创新,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