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教育先锋科技创新先进个人(标兵)主要事迹
刘凤华,女,教授,北京农学院动物科技系基础兽医学、临床兽医学硕士生导师。中国农业大学临床兽医学、南京农业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科合作培养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畜禽应激及中药调控;中兽药、中药饲料添加剂研制与开发;肉鸡、肉羊生产产业化。社会兼职:中兽医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兽医食品卫生学会常务理事;家畜环境卫生学会常务理事;具备HACCP审核员资格,并有主持兽药生产企业生产许可证、GMP认证经历。北京市房山区政府农业顾问。
1995年以来,围绕着严重影响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应激问题开展了连续十多年的科学研究,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开展的研究课题如下:
2008~2010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热应激对猪小肠黏膜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及其中药调控机制(30771566,35万元)”,副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胃肠激素与脾失健运相关性及四君子汤调控机理研究(30771591,33万元)”;作为主要参加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健脾消食中药对鸭胰腺外分泌的影响及机理研究”(30270977,19万元)。
2007~2010年,主持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分课题“安全环保型中兽药的研制与应用”子课题抗病毒中兽药研制与开发(2006BAD31B05-1)
2005-2007年,主持北京市科委重大攻关课题“畜禽抗应激冲剂的研发与推广”(Y0705003041631,150万元,企业另配套30万元),进行新中兽药二类药的研制开发;
2003-2005年主持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B类及北京市教委重点课题“清凉冲剂的有效部分及其药理研究”(KZ200310020007,30万元);
2008~2010年主持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热应激对猪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及其中药调控(项目编号:6082007)”;2次主持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蛋鸡热应激及其中药调控”(6952008,6972006,共18万元),北京市科委课题“猪的热应激及其中药调控研究”(954414800,15万元)。
2008年主持三类新中兽药清凉冲剂畜禽抗应激中兽药的研制开发已通过农业部新兽药初步审查进入质量标准复核阶段;2000年主持禽用系列中兽药10项(四类)新兽药开发并获得新兽药证书。
第一完成人获得禽用系列中兽药的研发与推广获得北京市人民政府农业推广二等奖,昌平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申报了两项国家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防治畜禽热应激综合症的药物”,专利公开号(CN10115697A);“一种黄柏总生物碱的提取方法”,专利登记号(No:200710179815.0)。
中兽药添加剂的理论和和产品开发属多学科交叉性很强的研究方向,代表着今后动物科学应用研究最活跃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围绕着本学科的特点,把自己的科研方向与学科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积极参与动物科技系学科规划和团队建设,以上述研究课题以及中药饲料添加剂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为特色,作为三个重点发展方向之一为临床兽医重点学科和北京市兽医学(中医药)市级重点实验室的申报做出了贡献。
在连续多年进行应用基础研究的同时,自己能把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结合起来。在进行抗热应激系列添加剂的研制过程中,与同行一起以健康养殖和中兽医“治未病”为理念,建立畜禽中西结合兽医防疫技术模式,指导抗热应激中药添加剂及系列禽用中兽药在养殖行业中的推广应用。以肉鸡、蛋鸡行业龙头企业为纽带,给农民带去高科技产品,提高产品的药残控制水平,增加农民收益,为解决我国的“三农”做出了贡献。近3年产生了近6560万元经济效益,使用该系列产品进行养殖生产,畜产品满足国家对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需求。
科教兴农和为北京市新农村建设提供技术支撑是农业院校的特色,在完成教学科研工作n同时,自己作为北京市科技下乡专家团成员积极参加我院山西地区科技下乡活动。2005年受聘为“房山区农业科技顾问”。2006年承担了平谷区农委果草畜一体化(肉羊项目)立项工作,受到区农委好评。多年来,经常到北京市各郊区县进行养禽、肉羊方面的科技服务,积极参加延庆县1+1+X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
在教学环节中,本人主编的《家畜环境卫生学》2007年获北京市高等学校精品教材称号,该教材针对大城市郊区集约化畜牧生产中环境卫生学的特点对原有教材进行了新的尝试,获得了业内广泛的认可。近几年我们还规划了与其密切关联课程群《家畜生态学》、《动物行为学》。
在开展教学科研的同时,主编、副主编、参编著作或教材10余部,如主编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天然物饲料添加剂研制指南》,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安全优质肉鸡生产》及《安全优质肉羊生产》以及《规模化养殖场实用消毒技术》(副主编),《无公害奶牛饲养技术》(副主编),参与编写《天然物中草药添加剂大全》等。在国内外发表论文60多篇,其中多篇被CA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