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北京市妇女联合会、北京市总工会、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布了2024年度“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和“北京市三八红旗集体”获奖名单。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陈湘宁教授荣获“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称号。


陈湘宁长期深耕教育一线,致力于鲜切果蔬保鲜技术及安全管理研究,是我国鲜切果蔬行业的技术引领者、产业推动者。她被聘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餐饮领域食品安全保障联合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食品安全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带头人;先后获评“北京市先进工作者”“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长城学者”“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等省部级奖项7项。
弘扬教育家精神 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在教育科研一线工作29年以来,陈湘宁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创新,并坚持以科研反哺教学,培养了大批优秀学生。她全心投入、悉心育人,紧扣食品行业发展需求,结合国内外最新技术动态,以科研反哺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食品产业发展及安全保障培养了大批专业骨干,不少毕业生成为行业带头人和食品企业、技术单位的中流砥柱。近期指导的学生在高灵敏度的智能包装材料领域取得新进展,并在食品领域权威刊物上发表研究成果。

陈湘宁还发挥产学研优势,在企业建立教授工作站和学生实习基地,搭建学生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平台。她带领团队牵头成立“农产品加工保鲜产业研究院”和研究生专班,获批首批农业农村部省共建重点实验室——农产品加工与品质控制重点实验室。作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学科带头人,她积极推动学科建设,指导的研究生多次获得“优秀毕业研究生”等荣誉称号,被北京团市委聘为“首都大学生创新创业导师”。

专注高水平科技创新 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我国鲜切果蔬行业的技术引领者、产业推动者,她起草了我国首个即食鲜切果蔬生产许可细则及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她建立的气调包装保鲜技术体系,成功地将鲜切果蔬产品的保鲜期在原有3-5天的基础上再延长2-9天,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从设备、工艺、包装材料到保鲜技术及生产规范,陈湘宁在鲜切果蔬产业中进行了全面的关键技术创新及集成,并对这些成果进行了广泛的应用与推广,极大地推动了鲜切果蔬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

坚持主动作为 为重大活动提供技术保障
陈湘宁坚持主动作为、服务大局,全力以技术护航北京冬奥会、大兴机场等重大活动重大工程食品供应安全保障。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餐饮领域食品安全保障委员会委员,她参与起草与审定了供奥相关标准11项,并担任专家组组长,负责供奥食品企业的遴选工作。在她的指导下,冬奥会净菜生产企业成功保障了冬奥会的净菜供应,实现了核心区净菜数量和安全两个100%的供应目标。她指导长子营航食基地的安全生产,为大兴机场餐饮供应的食品安全保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作为技术总负责人,陈湘宁还指导了张北地区鲜切蔬菜加工扶贫工厂的建立与供奥工作,为精准扶贫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陈湘宁以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代女性的卓越风采和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她表示,将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在学校党委坚强领导下,围绕“落实教育强国建设纲要,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主题主线,以“实干创先年”为抓手,以更高的目标、更严的标准、更大的热情,投身教育教学、科研创新、社会服务工作,持续为教育事业和行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