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校工会、科研处、人事处和人文社科系共同主办,人文社科系、经济管理学院具体承办的北京农学院青年教师学术沙龙(第三期)于6月19日下午在人文社科系会议室举办,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关问题探讨”为主题展开讨论。本期沙龙荣幸地邀请到了郑一淳副校长、科技与研究生处张志勇处长、校工会张永红主席、都市农业研究所史亚军所长、经济管理学院何忠伟院长、李华书记、刘芳副院长、刘柳副院长,人文社科系领导及人文社科系、经济管理学院十余位教师参加。


沙龙由人文社科系童光法副教授主持,经济管理学院李瑞芬教授和人文社科系蒋颖老师主讲。李瑞芬教授以“农民合作社发展趋势探讨”为题,对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从发展趋势上提出发展“农会”的设想。李教授认为“农会”可以实现政府与农民的互动,真正保障农民的权益,而发展“农会”尽管在我国现阶段还面临着很多的问题,也存在一个发展时机的问题,但依然是存在可行性的。李教授还对发展“农会”的政策环境塑造、组织体系、运行机制等做了探讨。蒋颖老师首先从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入手,提出要想弄清楚集体产权改革的走向,必须从集体所有权的属性入手。经过缜密的分析,蒋颖老师认为用合作社法人所有权解释集体所有权,用社区合作社法人组织取代集体经济组织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法律上不存在障碍。同时她还具体地对社区合作社进行了产权结构与治理机制的设计。其次,蒋颖老师还指出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践发展中存在的异化现象,并提出了在法律制度设计上的一些解决办法。


主讲人的发言提到的是大家非常关注的话题,因此现场气氛异常热烈。主讲人发言一结束,参加者们即群情激昂、踊跃发言,针对提到的“农会”、“社区合作社”等问题提出一个个犀利而尖锐的问题,抛出一个个精彩的观点和论断。从农会与工会、妇联的区别、到资本进入农村的利与弊、到社区合作社与村委会的关系等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后,第三期青年教师学术沙龙在意犹未尽中结束,大家普遍表示这种形式的学术讨论和碰撞一定会有利于学术人才的诞生,有利于我校学术氛围的形成,期待着下一期学术沙龙的召开。

